联系邮箱
operation@longma-software.cn
2025年2月6日,武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新闻发布会。会上宣布,武汉将聚焦制造业创新,全力打造产业、赛道、企业三大新先锋。高质量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,推进“人工智能+”,加快部署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大模型,力争人工智能全年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。
“创新是动力,产业是载体,我们将落实全市科创大会的工作部署,聚焦制造业创新,全力打造产业、赛道、企业三大新先锋。”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明文龙介绍,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方面,促进硅钢一期项目投产,推动低碳炼钢改造,力争钢铁产业规模全年达到1000亿元。大力发展高端电子化学品等精细化工,支持重点企业化工新材料产品推广应用,力争石化产业规模全年达到900亿元。抢抓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机遇,推进消费品产业增品种、提品质、创品牌,力争消费品全年产业规模达到2700亿元。
强化存储器、化合物半导体等细分领域创新能力,推动商用硅光平台通线运营,支持建设集成电路创新研究院,加快智能芯片、智能网络设备等新基建产品发展,力争电子信息制造业全年产业规模达到4400亿元。大力发展智驾系统、车规级芯片等细分赛道,强化自动驾驶领域的产业集聚和政策引导,力争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全年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。强化工业母机、绿色智能船舶、低空经济的产业创新能力,力争高端装备全年产业规模达到2500亿元。
落实开源体系建设实施方案,建设工业软件生态共性平台,聚力突破工业软件,软件产业全年营收超4000亿元。高质量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,推进“人工智能+”,加快部署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大模型,力争人工智能全年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。围绕火箭链、卫星链、数据链、服务链“四链”融合,推动“箭、星、网、端”全产业链发展。突出发展生物创新药和高端医疗器械,打造全国领先的数智病理产业集群。加强前瞻谋划、政策引导,围绕制造业主战场,统筹实施未来产业13个细分领域2025年度重点任务清单,开拓200项典型应用场景,培育50家以上“未来之鹰”企业,争创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。
明文龙介绍,将持续提升国家信息光电子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2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承担国家战略、赋能行业发展、自我造血等能力水平。同时,围绕三维半导体集成、北斗、合成生物等领域,争取更多创新资源、产业资源布局。同时,首批10家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已在各自赛道竞速赛跑,2025年度80余项攻关任务全部落实落地,今年将集中发布一批阶段性创新成果。组建谋划第二批产业联合创新实验室。依托龙头企业建设产业链中试平台、布局建设中试公共服务机构、强化现有创新和服务平台中试功能,建立110家以上中试平台培育库,推动一批自主研发的中试软硬件产品投入使用,促进技术迭代、工艺改进和产品创新,大幅提高成果产业化成功率。
明文龙表示,研究制定新一轮专精特新支持政策,力争全年新增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30家以上。实施“种苗工程”,培育引领、参与全球产业竞争的领军企业。深化供需对接机制,组织100场专题供需对接活动,服务企业成果转化、场景应用和市场开拓。全面落实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实施方案,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加速推进,从政策支持、路径引导、服务支撑3方面发力,完成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500家,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,重构中小企业在产业链中的竞争态势。
与企业家全程陪跑,开展企业包保帮扶活动,协调解决企业市场、融资、人才等困难问题。支持企业建立和完善长期股权激励制度,助力企业聚集核心人才,以金融创新激发企业活力。强化基金赋能,吸引集成电路、中小企业、工业母机等国家级产业基金落地,动态更新市级产业基金投资矩阵图和投资方向指引,力争全年为政府投融资平台提供200个重点产业科创项目。